乌审旗坚持以“六抓六有”的务实行动共建民族团结幸福家园 共享繁荣发展丰硕成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乌审旗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的新特征,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合力,以“六抓六有”的务实行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着力抓好统筹谋划,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形。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对照国家、自治区测评指标,按照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七个作模范”要求和鄂尔多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44610”工作体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10+6+N”工作模式,制定出台《乌审旗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乌审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和创建工作实施意见、考评细则等系列文件18件,建立组织调度、统筹推进、综合研判、监督考评、动态管理、政策保障等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民族工作格局,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制度支撑和工作保障。2021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动员部署会、推进会、座谈会、常委会专题汇报会20余次。
——着力抓好宣传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声。加强理论宣讲。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必修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党校主体班次等重要内容,充分借助“同心圆”“上善乌审”“行走的思政课”等宣讲品牌和“两月一周”“十进”活动等有效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解读阐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宣讲,全面提升全旗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的知晓率。加强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1处、实践教育所6处、实践教育站(点)14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研学路线3条、示范街1条,市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5个、民族团结主题公园1个、主题广场2处、公交线路1条、特色村寨2个,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融入文明实践、我们的节日、世界读书日、百姓集市、520邻里节、社区共享餐厅、敖伦胡热乎艺术节等活动中,着力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强化氛围营造。结合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等,常态化拓展社会宣传阵地和传播渠道,在镇区、嘎查村(社区)、医院、学校、交通道路、景区展馆、公共设施等人员密集场所累计投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匾15862块,公益广告1500余条,宣传标语200余条,发放宣传物品20000余件,全方位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社会氛围。
——着力抓好示范引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质。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引导各行各业广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目前,全旗受国家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名,受自治区表彰的模范集体13个、模范个人16名,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模范集体47个、模范个人89名,受旗委、旗政府表彰的模范集体291个、模范个人666名。建成1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4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2个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7个全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初步形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群。实施“石榴籽+”工程,评选出全旗“石榴籽”示范典型学校、企业、嘎查村(社区)、家庭和个人52个,在全旗寻找打造具有代表性、起示范带头作用的民族团结家庭小展厅等群众“实践者”示范户100户,完成全旗三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提档升级,形成“大事小事融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方方面面渗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生动局面。注重挖掘先进事迹、典型做法,将民族团结好故事、好经验、好政策,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及时准确地传入千家万户,不断增进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在全旗各级新媒体开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专题专栏46个,推出《乌审小青马》《那顺德力格尔》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故事汇10余期,发稿数量达到600余篇,在上级媒体推送宣传先进典型信息和挖掘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48篇,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心中、融入血液、铸入灵魂。
——着力抓好融合融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感。精心实施“三项计划”,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以核心区嘎鲁图为轴心试点,聚焦“富民、惠民、利民、安民、便民”要求,整合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资源,打造产业、生态、文化等八大共富共享场景,探索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建立全旗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登记、服务和管理,积极探索实践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新路径,打造互嵌式社区,1个社区被选为全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试点。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创新载体平台,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全国“草原团结花开石榴红 弘扬传统文化魅力情”传统弓射箭比赛、“相约草原˙恋上暖城”第十六届鄂尔多斯民风民俗旅游风情节暨乌审旗第二届旅游那达慕活动、蒙陕宁三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非遗展、全国“亮丽内蒙古 非遗新跨越”乌审走马竞技直播联赛决赛等大型文旅活动,广泛引导各族群众形成生活互嵌、情感交融、团结与共的生动局面。实施青少年交流计划,将民族团结工作贯穿各学段、融入育人全过程,坚定不移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建立国通语学校和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手拉手”校际交流长期互学互助平台,与旗内、兄弟旗区、盟市和深圳、上海、重庆等发展地区学校组建民族团结进步结对共建学校和集团化联盟,以讲课讲座、参观学习、互派教师、网络互动、分享经验等方式开展各类结对交流活动200余场次,形成“学校联动发展,教师协作提高,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成立乌审旗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围绕青年实践见习、创业创新、联谊交友、婚恋等需求,实施“青字号品牌”提升行动,广泛组织“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文艺展演、“书信手拉手”、户外研学等“沉浸式”“体验式”活动,开展乌审旗籍在校大学生见习实践、“学燕归巢、青春建功”返家乡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精心推动北疆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做好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乌审旗乌兰牧骑、马头琴交响乐团创新推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遇见河套人》《民族团结一家亲》《观山月》《守望相助》《情满萨拉乌苏》等30多部文艺精品,陆续亮相国际舞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搜集整理了11万字《江格尔》民间故事,成立“江格尔”少儿艺术团,《江格尔十二英雄赞》作品成功入选第十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第八届中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国社科院与旗人民政府联合建立“江格尔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乌审旗研究基地”。目前,全旗共有15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77人,全旗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入选全国文化百强旗、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陕甘宁片区旗县名单,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着力抓好全面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力。把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族团结工作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建设等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推动形成了民族团结工作与中心工作互促共进、互融提升的良好格局。2023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1.7亿元、增长3.5%,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500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198元和17875元,分别增长5.1%和6.5%。全旗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100万元,其中四个嘎查村被列入鄂尔多斯市十强席位。持续增加优质公共资源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招聘教师916名。持续优化人才服务,建立人才科创基地,实施人才“五大行动”,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留才的良好氛围。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蒙医综合医院、疾控中心传染病应急实验楼等建成投用,获自治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改建互助幸福养老院11所,新康医养院被确定为全区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持续全面践行民族团结“两路”精神,全旗实施农村牧区公路68条809.878公里,总投资3.2亿元。持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被列为自治区林长制“抓示范、提质量”试点旗,入选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荣膺“2015创建生态文明标杆旗”“全国绿化模范旗”“中国绿色名县”等称号,林长制工作被国家林草局通报表扬。全旗空气优良率88.7%、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显著,无定河流域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被评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乌审旗境内无定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着力抓好安全防范,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效。坚持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作为全面依法治旗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平安乌审建设,创新运用“智治乌审·百姓管家”微平台,“三分吸附法”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5+X为什么等于1》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全面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六大专项行动”,中央、自治区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全部化解,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旗。高度重视民族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阵地,建立健全风险隐患摸底排查、监测预警、协调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民族工作调研督导,及时做好民族工作领域风险隐患、敏感舆情的排查预警和防范化解,全旗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切实用实干笃行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